• 影響輪胎壽命的因素

    客觀因素 : 氣候及季節狀況、路況條件、行程及工作種類等

    主觀因素 : 輪胎選型、安裝、氣壓、負荷、速度、車輛保養狀況、駕駛習慣等

    1. 客觀因素
    • 氣候及季節狀況:氣候和季節影響輪胎的最終溫度和散熱的速度。胎溫越高,輪胎的壽命越低。 溫度高的夏季比冬季,輪胎壽命減少25~30%.
    • 行程及工作種類:工作性質決定了車輛行駛的路況、行程、負荷、速度等。
    • 路況條件:道路的特點、形狀等對車輛的制動、速度、轉彎有直接影響。 路面的種類對輪胎的磨損有直接關系。輪胎在非輔裝路面的磨損遠大于輔裝路面,同時在水泥路面的磨損也比瀝青路面的磨損多15%左右。
    2. 主觀因素
    • 氣壓:充氣壓力比標準氣壓降低20%,輪胎平均壽命降低15%,氣壓降低45%,輪胎平均壽命降低40%。
    • 速度:以速度55km/h為基準,時速為85km/h時,輪胎磨損增加50%。
    • 車輛保養狀況:以速度55km/車輛簧載系統、車軸以及定位不良均會直接導致輪胎的非正常磨損,從而大大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。/h時,輪胎磨損增加50%。
    • 負荷:負荷增加30%,輪胎平均壽命降低60%。
    • 駕駛習慣:超速行駛、急起動、急剎車等都會對輪胎壽命產生嚴重影響。
  • 氣壓管理
    1. 氣壓是輪胎的生命

    輪胎氣壓對于輪胎的磨損、油耗、故障損壞方面都有決定性的影響,因此,為了安全行駛,必須維持標準氣壓和定期檢查氣壓。

    • 標準氣壓:輪胎胎側標明最大壓力的80%~100%(或參照汽車廠的說明)。
    • 氣壓的測量及調整:工作性質決定了車輛行駛的路況、行程、負荷、速度等。
    • 輪胎的負荷能力:輪胎的負荷能力是與它的充氣壓力相對應的,必須根據車輛的負荷情況來確定輪胎的合理氣壓。氣候及季節的變化不應成為輪胎氣壓調整的理由。
    • 新胎使用初期:會因屈撓運動發熱而使輪胎外緣尺寸發生變化,使得輪胎氣壓降低,所以應在使用24小時或行駛2000~3000km后檢查并調整氣壓。長時間高速行駛時應將輪胎氣壓提高10%~15%。
    2. 氣壓不足的危害

    氣壓不足會導致輪胎胎側變形加劇,生熱增加,極大的降低輪胎壽命,并會帶來以下問題以及安全隱患

    • 胎肩位置過度磨損
    • 增大輪胎發生撞擊起鼓(CBU)的可能
    • 輪胎各部件間粘合力下降導致脫層
    • 氣壓嚴重不足導致胎側碾壓損壞
    • 輪胎跳動過大,造成胎圈部與輪輞間的異常磨損,損傷胎圈
    • 滾動阻力增加,油耗升高
    3. 氣壓過足的危害

    氣壓過足會導致輪胎胎面接地面積減小,胎體剛性增加,緩沖性降低,并會帶來以下問題以及安全隱患

    • 胎面中央位置過度磨損
    • 增大輪胎受外力沖擊時破裂甚至爆胎的危險
    • 接地面積減小導致操控性下降,易發生甩尾、滑行等危險
    • 乘車舒適感下降
    • 長期氣壓過足行駛,易對車輛底盤造成傷害
  • 輪胎換位及四輪定位
    1. 輪胎的換位

    車輛前后輪由于運轉時所承受的負荷各不相同,磨損的情況也會大不相同,所以為避免輪胎受單一方向的磨損,定期適時的換位,才能使輪胎磨損均勻,進而延長輪胎的壽命。我們建議每5000~8000公里換位一次。

    • 輪胎換位的目的是保證輪胎磨損的均勻及疲勞度平均化,確保穩定性與經濟性.
    • 換位時檢查輪胎的狀況,及時發現損傷,預防事故發生
    • 我們建議每5000~8000公里換位一次。
    • .通常的換位方法有如下三種:(單導向花紋輪胎只適合前后平行換位)
    2. 四輪定位
    • 車輛定位不良、底盤及簧載系統故障均會導致輪胎非正常磨損,嚴重影響輪胎的使用壽命
    • 我們建議每行駛8000~10000公里做一次四輪定位
  • 輪胎的磨損極限

    當輪胎磨損至胎面磨耗標志(胎面花紋溝中,圓周不少于6處,胎側以“△”圖案作為指示標記),表示輪胎的操控性及安全性已不能保證,必須停止使用并更換新胎。

    乘用車輪胎的磨耗標志高度:1.6mm.
    磨損過度的危害:
    • 輪胎換位的目的是保證輪胎磨損的均勻及疲勞度平均化,確保穩定性與經濟性.
    • 換位時檢查輪胎的狀況,及時發現損傷,預防事故發生
  • 輪胎升級及規格互換
    1. 輪胎升級的背景

    升級源于用戶對車輛高性能的追求。通常會加大發動機功率。改變輪胎輪輞的 尺寸來實現整車性能的提升。而人們通常的消費觀念中,大尺寸低扁平化是高性能 車的代名詞,這就 確立了普通車輛進 行車輪升級后也十 分時尚美觀的觀念。 而且,隨著生活水 平的提高,人們對 于個性化的追求也 是越來越高,這也 推動了輪胎升級的 發展。

    2. 升級帶來的變化
    • 外觀更美觀,個性化提升
    • 寬胎面接地面積增大,高速穩定性和轉向時的抓地力提高,制動距離縮短。
    • 低扁平化胎側剛性提高,高速穩定性,轉向時的抓地力和操縱反應性提高。

    但同時,接地面積增大加 大了摩擦,使驅動效率降 低。胎側剛性提高會影響 乘坐舒適感并使胎側損傷 機會增加。而大口徑的輪 輞不僅增加了車輪的重量 還使得輪緣部位受損的機 會增加。

    3. 輪胎升級與規格互換的原則
    • 輪胎的外直徑相同或相近。否則會對速度表、里程表的準確性以及整車的 高度產生影響。(歐洲輪胎輪輞協會(ETITO)規定:升級后總直徑加高不 得超過1.5%,降低不得超過2%)
    • 斷面寬度變化20mm以內;
    • 負荷指數與原配相同或在之以上;
    • 速度級別與原配相同或在之以上;
    • 輪輞直徑變化在2英寸以內;
    • 升級后輪胎輪輞不得與車體接觸,外緣不能超出翼子板;
    • 實車測試,確認無誤。
    4. 輪胎外直徑的計算方法
    • 計算方法:(名義斷面寬×扁平率)×2+輪輞名義直徑
    • 例:185/60R14 82 H
      • 185 -- 公稱斷面寬度(mm)
      • 60 -- 扁平比%
      • 14 -- 輪輞名義直徑(inch) (1 inch=25.4 mm)
      • 82 -- 負荷指數
      • H -- 速度級別(210km/h)
      • 輪胎外直徑:(185×0.6)*2+14×25.4=578m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