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輪胎發展簡史
    • 1493-1495年哥倫布發現橡膠
    • 1839年美國固特異公司開發硫化方法
    • 1888年英國人D.B.鄧祿普開發使用充氣的自行車輪胎
    • 1900年使用棉簾線
    • 1905年在胎圈部分使用鋼絲圈
    • 1912年使用炭黑
    • 1931年美國Dupont公司成功地使合成橡膠工業化
    • 1938年使用人造絲簾子布(Rayon)
    • 1942年使用尼龍簾子布(Nylon Cord)
    • 1948年法國米其林公司開發子午線輪胎
    • 1963年B.F.Good Rich開發無內胎輪胎
    • 1963年使用滌綸簾子布
    • 1971年法國皮列里公司開發VR(低扁平率)轎車胎
    • 20世紀70年代輪胎開發逐漸向“三化”(子午化、無內胎化、扁平化)發展
    • 2010年我國發布《輪胎產業政策》,提出產業調整的目標是:"2015年,乘用車胎子午化率達到100%,輕型載重車胎子午化率達85%,載重車胎子午化率達到90%"
  • 輪胎基本功能
  • 輪胎的分類

    以胎體(Body)結構區分

    胎體簾布層簾線與輪胎圓周切線方向呈90°角或接近90°角排列,并以帶束層箍緊胎體的充氣輪胎。

    胎體簾布層簾線與輪胎圓周切線方向呈90°角或接近90°角排列,并以帶束層箍緊胎體的充氣輪胎。

    子午線輪胎的主要優點
    • 長壽命,耐磨
    • 抑制輪胎生熱,高速耐久性提升
    • 低滾動阻力,經濟性好
    • 操控穩定性提高,舒適感提升

    按季節分類

    此種輪胎用于氣溫在0度以上的春夏秋季。為了能夠在干、濕路面可以顯示優良的操縱性能和制動性能,要求其具備較大的與地面之間的接觸面積,以增加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。從而在胎面設計上大多采用簡單的塊狀花紋,以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。而且,為了增強在濕路面的排水性能,花紋溝多為沿圓周方向的直線型。

    此種輪胎兼有雪地輪胎及夏季輪胎的特點,它的花紋相對夏季輪胎更為復雜。為了能夠在雪地上發揮優越的制動及操縱性能,雪地輪胎比夏季輪胎有更多的細小溝槽,但是全天候輪胎在低溫及雪多的路面不能100%地發揮制動性能,因此,在類似地區還是使用專門的雪地輪胎更為安全一些。

    單純使用于冬季低溫及雪地條件下的輪胎。胎面設計為帶有許多細小溝槽的塊狀花紋,而且為了能夠在冬季顯示優良的制動及操縱性能,花紋溝通常都是又深又寬的。胎面橡膠是能夠耐低溫的特殊配方,可以在低溫條件下也能保持其柔軟性和良好的摩擦力。鑲釘輪胎是為了改善在冰面上的制動及操縱性能而開發的。但是自從1987年,無釘雪地輪胎以其更為優良的性能,正在逐步取代鑲釘輪胎。因為,鑲釘輪胎存在很大的噪音和大氣污染。最近,隨著輪胎技術及原材料的發展,無釘雪地輪胎在冰面上的性能得到了更大的改善。

    按花紋形狀分類

    花紋不僅是輪胎外觀漂亮與否的決定因素,而且更關系到是否能夠充分發揮輪胎的牽引、制動、轉彎、排水及噪音等性能。它主要由花紋溝、花紋塊及節距等構成。 隨著輪胎發展的百余年的歷史,現已存在難以計數的花紋形狀,但是大體上可以分成如下幾大類。

    花紋溝方向與輪胎圓周方向一致

    優點:低滾動阻力, 不易側滑, 可以提供良好的操縱穩定性能, 由于行駛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低, 可以顯示良好的高速性能, 低噪音, 提供良好的駕乘舒適感。
    缺點:較差的制動性能和濕地穩定性能, 而且在負荷下容易出現開裂現象。
    用途:良好路面, 貨車及巴士前輪。

    花紋溝方向與輪胎圓周方向垂直

    優點:良好的制動及操縱性能, 良好的牽引性能。
    缺點:高速行駛時的噪音較大, 由于滾動阻力大的原因, 不適合于進行高速行駛。
    用途:行駛于較差路面的自卸車, 工業車輛以及巴士后輪。

    綜合條形花紋與羊角花紋的特點

    優點:胎面中央的條形花紋, 提供了良好的操縱性能并防止側滑。胎面肩部的羊角花紋, 提供了良好的牽引性能和制動性能。
    用途:適用于各種鋪裝及非鋪裝路面, 主要裝在貨車及巴士的前后輪。

    花紋形狀呈獨立的塊狀結構

    優點:優越的制動及操縱性能, 雪地及濕路上優越的操控及穩定性能, 雨天時良好的排水性能。
    缺點:獨立的花紋塊結構, 耐磨性能較差。
    用途:轎車用全天候及雪地輪胎, 商用車后輪。

  • 輪胎的結構 (PCR 基準)

    輪胎基本結構 (PCR 基準)

    1. 胎面 胎面 (TREAD)
    輪胎與路面接觸的部分,通過磨擦使汽車具有驅動、制動等性能,應具有良好的耐磨、耐刺扎、抗沖擊、散熱等性能。
    2. 胎體 胎體 (CARCASS)
    輪胎中的簾布層,輪胎的主要受力部件,耐沖擊并且行駛中應具有良好的耐屈撓性。
    3. 帶束層 帶束層 (BELT)
    胎面與胎體之間的鋼絲簾布,保護胎體,抑制胎面變形,維持胎面的接地面,提高耐磨性及行駛穩定性。
    4. 冠帶層 冠帶層 (CAP PLY)
    帶束層上方的特殊簾布層,輪胎行駛中,抑制帶束層移動, 防止高速行駛時帶束層的脫離, 保持高速狀態下輪胎尺寸的穩定性。
    5. 胎圈 胎圈 (BEAD)
    掛膠鋼絲按一定的形狀(四角或六角形狀)纏繞而成,起到將輪胎裝上輪輞固定輪胎的作用。
    6. 三角膠條 三角膠條 (APEX)
    輪胎中鋼絲圈上面的填充材料,防止BEAD分散,減緩胎圈沖擊,保護 BEAD,防止成型時空氣進入。
    7. 氣密層 氣密層 (INNER)
    無內胎輪胎保持氣密性的部件,由特殊橡膠制成,相當于內胎的作用。
  • 輪胎規格標記

    輪胎規格標記方法

    對于子午線輪胎規格的表示方法主要有ISO標記 (國際標準)、P公制標記 (美國標準) 和歐洲標記 (歐盟標準) 等三種。

    • ISO標記
      例:195175R14 92S 195為斷面寬, 75為扁平率, R為子午線結構, 14為輪直徑, 92為負荷指數, S為速度級別。
    • P公制標記
      例:P195175R14928 P為乘用車, 195為斷面寬, 75為扁平率, R為子午線結構, 14輪直徑,92為負荷指數, S為速度級別。
    • 歐洲標記
      例:185/R14903 此例中沒有標出扁平比。 實際上這種輪胎規格標記中的扁 平比是82, 但在歐洲標記中是省 略不寫的。

    輪胎規格標記 —“P”

    關于乘用車的概念:乘用車是在其設計和技術特性上主要用于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和/或臨時物品的汽車,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最多不超過9個座位。它也可以牽引一輛掛車。乘用車涵蓋了轎車、微型客車以及不超過9座的輕型客車。乘用車下細分為基本型乘用車(轎車)、多功能車(MPV)、運動型多用途車(SUV)、專用乘用車和交叉型乘用車。

    輪胎規格標記 —“LT”

    輪胎按車種分類,大概可分為8種。即: PC —轎車輪胎;LT —輕型載貨汽車輪胎;TB —載貨汽車及大客車胎;AG —農用車輪胎;OTR —工程車輪胎;ID —工業用車輪胎;AC —飛機輪胎;MC —摩托車輪胎。

    輪胎規格標記 —“C”

    DOT標識

    超過生產之日起5年的輪胎由于老化導致性能下降,不在三包理賠范圍之內

    UTQG

    什么是UTQG?

    轎車胎側上的UTQG是統一輪胎品質分級系統 (Uniform Tire Quality Grading System)的縮寫。該標志系統按輪胎胎面磨耗率、牽引力指數和發熱指數對輪胎進行分類。 各輪胎制造廠商都按政府規定的實驗步驟各自對這些事項進行實驗,輪胎制造廠商根據實驗的結果在輪胎的側面標明輪胎等級

    UTQG — 磨耗指數 (TREAD WEAR)

    胎面磨耗指數實驗在美國政府規定的地點進行,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圣?安杰羅附近,是一段長度為400英里的高速公路,所有實驗車輛在同一時間通過相同的車道,從而保證相同的實驗條件。實驗中,每1288公里測量一次胎面花紋深度,而且還對參照輪胎進行同樣的測量。實驗進行11592公里后,比較實驗輪胎和參照輪胎的磨損程度,然后根據相對耐磨性能確定輪胎的等級。磨損指數主要衡量輪胎胎面磨損性能和使用壽命。 磨耗指數的級別以具體數字表示。如:通過實驗,以磨耗100為基數(標準),磨耗100可以行駛30000英里,磨耗400表示可以行駛30000*4=120000英里。當然它是在政府規定的實驗場地上的等級表示,而實際上輪胎的磨耗率與使用條件、駕駛習慣等有關。 根據美國UTQG標識,輪胎磨耗指數在160-300之間的輪胎為夏天標準型;160-200之間的輪胎為夏天高性能型;而300-540之間的為全天候標準型。 磨耗指數只適合用于同一制造商的產品進行比較,不同品牌不能比較。

    UTQG — 牽引力指數 (TRACTION)

    輪胎牽引力代表的是輪胎在潮濕的直線實驗路面上的停車性能,它以字母來表示。例如:AA級的輪胎在潮濕的直線路面上停車比C級的快。 注:牽引力實驗是在政府維護的混凝土瀝青試車場內進行的,試車場內的特定潮濕度模擬的是絕大多數路面的情況,實驗不測量干燥路面的制動性能或其他任何條件下的急轉彎牽引力。牽引力等級有AA、A、B、C,其中AA級最高。

    UTQG — 生熱指數 (TEMPERATURE)

    生熱指數是指按標準條件在指定實驗室內的實驗車輪上測試,輪胎所表現的抗熱量產生能力。持續高溫會造成老化,從而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,溫度過高則可導致爆胎。因此美國運輸部(DOT)規定所有輪胎均須達到美國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109條中規定的136km/h的速度要求的最低生熱等級—“C”級?!癇”級和“A”級則表明輪胎高于DOT規定的最低性能,“A”級最佳。